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校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绵阳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5年06月23日 未知 点击:[]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较全面地掌握生命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生物科学的系统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扎实的实验技能,熟悉生物科学学科的现状、前沿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实践动手能力,接受基本的科学研究素养培养及生物科学领域内应用技能培养和素质训练,在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及管理等许多方面具有良好素质的生物科学人才。

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知识以及专业方向特色到中等学校从事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也可到食品轻工、环保工业等企事业单位或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还可以到国内外相近学科的教学研究单位继续深造。

二、培养规格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强和较为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尤其要具备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具有独立获得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3.系统地、扎实地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本专业的应用所需生物科学的背景知识;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训练;掌握教师教育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具备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以及较强的教学准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4. 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熟悉计算机的使用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

三、核心课程

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及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

四、主要专业实验

植物生物学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及免疫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训与入学教育、教师语言能力训练、植物学野外实习、动物学野外实习、劳动、生物教学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六、修业年限、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实行弹性学分制,学习期限可控制在3-6年。

毕业学分:167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七、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

八、课程设置

九、主要课程介绍

植物生物学(Phytobiology)

课程学分:6学分理论+2学分实验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结构与功能等内容,即以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过程为线索,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等不同层次系统地介绍植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与生化基础、植物的繁殖、植物生长发育及其调控过程与机制、生物多样性基础、植物的分类与分布、植物的系统与进化、植物与环境,植物资源利用等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同时,介绍相关的植物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教材:杨继主编:植物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书目:

1.吴国芳等编著:《植物学》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高信曾等编著:《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3.周云龙主编:《 植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杨继、郭友好、杨雄等编著:《植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版。

5. 杨世杰主编:《植物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 潘瑞炽主编:《植物生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动物生物学(Animal biology)

课程学分:6学分理论+2学分实验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简介:使学生掌握不同类群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分类及有关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和动物学的系统知识,具有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工作能力和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并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左仰贤:《动物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参考书目:

1.郑乐怡:《动物分类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 刘凌云等编著:《普通动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 陈小麟主编:《动物生物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版。

4. 蔡益鹏等译.:《动物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考核方式:考试

微生物及免疫学(Microbiology)

课程学分:4学分理论+1学分实验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简介: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教材:沈萍主编:《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书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编], 微生物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2. 蔡信之主编, 微生物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 唐珊熙主编, 微生物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

4. 黄秀梨主编, 微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 李榆梅主编,微生物学.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6. [美][J.尼克林]J. Nicklin著,微生物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7. 闵航主编,微生物学.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9.

遗传学(Genetics)

课程学分:3学分理论+1学分实验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课程简介:《遗传学》是生物学类本科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探索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机理的科学,是生物科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科学。通过《遗传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站在生命科学的高度,更加宏观、全面、辨证地理解遗传和变异的关系。《遗传学》的任务和重点是要求学生对涉及到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研究方法有完整和深入的理解;为学习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及其他生物技术类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的。

教材:王亚馥、戴灼华主编,《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书目:

1. 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遗传育种教研组编,生物进化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5。

2. 华北农业大学等,植物遗传育种学。科学出版社,1976。

3. 方宗熙,普通遗传学。科学出版社,1984。

4. Schulz-Schaeffer J.(刘大均译),细胞遗传学。江苏科学出版社,1986。

5. 李国珍,染色体及其研究法。科学出版社,1987。

6. 罗鹏等,植物细胞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课程学分:4学分理论+1学分实验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课程简介: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生命物质的化学。主要包括糖、脂、蛋白质、酶、核酸、激素、维生素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第二部分:生命物质的化学变化即新陈代谢。主要包括生物大分子(糖、脂、蛋白质、核酸等)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过程—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第三部分:细胞信息转导。主要包括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及表达等。

教材:张洪渊主编:《生物化学教程》(第三版),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目:

1. 王秀奇、秦淑媛、高天慧、颜卉君编著:《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第二版),2002年版。

2. 聂剑初、吴国利等:《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 沈同、王镜岩编著:《生物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 刘箭主编:《生物化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考核方式:考试

人体解剖生理学(Human Anatomy Physiology)

课程学分:4学分理论+1学分实验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先修课程:动物学,人体组织解剖学

课程简介:该课程主要讲解以人体为主的生命活动内在规律和机制,配合生理学实验,使学生了解人体及动物的基本解剖结构、功能活动和生理机制。增加对人体卫生、保健、预防疾病的知识。

教材:左明雪主编:《人体解剖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

1. G McGEOWN主编:《生理学》(英文原版教材),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镜如主编:《生理学(第四版)》(卫生部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版。

3. 守良主编:《动物生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 孟勤主编:《中国生理学史(第二版)》,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细胞生物学(Cytobiology)

课程学分:3学分理论+0.5学分实验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课程简介:细胞是有机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核、染色体与基因表达,细胞骨架体系,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的起源与进化等,细胞工程、细胞识别以及细胞免疫是近年来细胞生物学新的发展领域,细胞分子生物学是当前细胞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细胞生物学是生物科学各专业必修的主干学科基础课程,也是教育部规定的八大基础课程之一。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是它的基础学科,遗传学是它的并行课。其课程的特点为高度的综合性、抽象性和复杂性,其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分子水平上结合起来。

教材:王金发著,《细胞生物学》,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书目:

《细胞生物学》郑国锠,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1992

《细胞生物学教程》郝水,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2

《细胞生物学》汪堃仁、薛绍白、柳慧图主编,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1998

《细胞生物学》汪德跃编,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

《细胞生物学动态》翟中和主编,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分子细胞生物学》韩贻仁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生态学(Ecology)

课程学分:3学分理论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简介:该课程主要涉及生物体和环境、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学、景观生态学等内容。并适当介绍现代生态学热点的学习(农业生态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教材:杨持主编:《生态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参考书目:

1. 孙儒泳主编:《普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 苏智先主编:《生态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 祝廷成主编:《植物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Biological Teaching Theory and technique for Middle School)

课程学分:3学分理论+1学分实验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简介:该程在我国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新兴课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在20世纪初叶,本课程随着近代师范教育的产生而产生,该时期本学科附属于教育学,处于胚胎孕育阶段。此后,有陶行知先生提出改革旧的教学方法,草拟教学相联方案,主张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这样,本学科建设把教材研究的内容引进教学法学科。

教材:刘恩山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 刘恩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初中:七年级~八年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刘恩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高中:必修1~3,选修1~3),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一条:绵阳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下一条:绵阳师范学院生物制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关闭

 版权所有:绵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邮编:621000
 电话:0816-2578582  邮箱: mysysky@163.com  网站建设: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