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简历
王群(博士、副教授,1981.09出生)
联系方式:568997863@qq.com
个人简介
王群,博士,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讲授的课程是《无机及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主要从事计算化学、计算材料学、生物材料的表面与界面及分析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四川省教育厅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2项,博士科研启动1项,校级科研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7项,指导学生科研项目9项,发表科研、教研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5余篇,中文核心期刊20余篇,其中指导学生发表论文16篇。荣获2016年“绵阳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校级三等奖”一项,并多次获得“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及“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主要科研成果及论文
主持的科研项目
地方高校立足校政企合作打造化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工作站路径研究(2023122087386),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究 ——以《无机及分析化学》为例(MYZJ2024YB06),绵阳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2024 年度科研项目
木业公司可持续发展视域下有害物质检测技术与家具产品研发探究(HX2024267),横向项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化学教学的路径研究(MSJJ23-B03),2023年度绵阳市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课题”
计算模拟研究材料学内因对生物材料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机理的影响(QD2019A20),校级项目
表面改性及电场条件下石墨烯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MYSY2017JC09),校级项目
薄层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山楂片和葡萄酒中苏丹红(2013B16),校级项目
计算模拟研究生物分子在掺杂生物材料表面的吸附机理(16ZB0313),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代表性论文
(1) Qun Wang, Menghao Wang, Kefeng Wang, 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BMP-2 and graphene: effects of functional groups and microscopic morphology[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20,525: 146636.
(2) Qun Wang, Pengfei Li, Pengfei Tang, et al.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studies of strontium/fluoride-codoped hydroxyapatite nanoparticles with osteogenic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J],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19, 182: 110359.
(3) Qun Wang, Wen-qi She, Xiong Lu, et al. The interaction of hyaluronic acid and graphene tuned by functional groups: A density functional study[J],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Chemistry, 2019, 1165: 112559.
(4) Qun Wang, Meng-hao Wang, Peng-fei Li, et al. The interaction of chitosan and BMP-2 tuned by deacetylation degree and pH value[J],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A, 2019, 107A (4): 769-779.
(5) Qun Wang, Peng-fei Tang, Xiang Ge, et al.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studies of strontiumzinc-codoped
hydroxyapatite porous scaffolds with excellent osteoinductivity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8, 462: 118-126.
(6) Qun Wang, Meng-hao Wang, Xiong Lu, et al. Effects of atomic-level nano-structured hydroxyapatite on adsorption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 and its derived peptide by computer simulation[J],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15152.
(7) Qun Wang, Meng-hao Wang, Xiong Lu, et al. Combined effects of dopants and electric field on interactions of dopamine with graphene[J],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2017, 685: 385–394.
(8) Meng-hao Wang, Qun Wang, Xiong Lu, et al. Computer Simulation of Ion Doped Hydroxyapatite: A Brief Review[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 Sci. Ed. 2017, 32 (4): 978-987.
(9) Qun Wang, Meng-hao Wang, Ke-feng Wang, et al. Computer Simulation of Biomolecule -Biomaterial interactions at Surfaces and Interfaces[J], Biomedical materials, 2015, 10: 032001.
(10) Qun Wang, Meng-hao Wang, Ke-feng Wang, et al. Interactions of Anionic and Neutral Serine with Pure and Metal-doped graphene[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16, 29(4): 437-444.
(11) Meng-hao Wang, Qun Wang, Xiong Lu, et al. Interaction Behaviors of Fibrinopeptide‑A and Graphene with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 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Approach[J],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17, 121: 7907-7915.
(12) Meng-hao Wang, Qun Wang, Ke-feng Wang, et al. Functionalized TiO2 Surfaces Facilitate Selective Receptor-Recognition and Modulat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J],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18, 122: 29319-29329.
(13) Peng-fei Li, Zhan-rong Jia, Qun Wang, et al. A resilient and flexible chitosan/silk cryogel incorporated Ag/Sr co-doped nanoscale hydroxyapatite for osteoinductivity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J],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18, 6: 7427-7438.
(14) Meng-hao Wang, Ya-nan Guo, Qun Wang, et al.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glycine and TiO2/graphene nanocomposites[J],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2014, 599: 86-91.
(15) 王群, 周乃武, 单正莉, 覃庆雨, 刘钰佳, 王梅, 梅青刚, 孙玉希. 掺杂磷烯二维纳米材料对草甘膦吸附机理的研究[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25, 42(4): 042001.
(16) 王群, 周乃武, 赵虹林, 杨丽欣, 邓壹铭, 单正莉, 杨志豪, 邓良平, 梅青刚, 孙玉希. 金属掺杂的磷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DFT-D研究[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25, 42(3): 031008.
(17) 王群, 任涵琳, 赵虹林, 覃庆雨, 杨丽欣, 杨志豪, 单正莉, 孙玉希. 功能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染料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24, 41(4): 042003.
(18) 王群, 赵虹林, 崔德鑫, 王聪, 覃庆雨, 赖国琴, 任涵琳, 孙静, 周乃武, 孙玉希. 本征及掺杂磷烯对2,3,7,8-TCDD吸附机理的计算模拟研究,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24,41(2): 021009.
(19) 王群, 林小龙, 孙静, 肖蔺娟, 彭思杰, 阿力莫子牛, 魏荣伯, 孙玉希. 有机添加剂柠檬酸与乙二胺四乙酸吸附在Mg (0001)表面的计算模拟研究,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22,39(3): 051004
(20) 王群, 赵虹林, 罗杰, 谢英荣, 任涵琳, 王聪,覃庆雨, 刘佳, 孙玉希.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草甘膦在纯的,金属原子掺杂石墨烯表面的吸附机理,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22,39(5): 031006.
(21) 王群, 王雪倩, 欧芬芳, 唐铃, 罗杰, 孙玉希. DFT研究掺杂和电场条件下2,6-二氯苯并-2,4-二氯苯胺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21, 38(5): 051004.
(22) 王群, 宋小东, 林小龙, 刘佳, 曾巧玲, 孙玉希. 本征及掺杂石墨烯对2,3,7,8-四氯二苯并呋喃吸附机理的计算模拟研究,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21, 38(4): 041003.
教学及教研教改
主讲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主干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的教学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上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征求和听取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真实想法,不断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采用视频教学法、提问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申请教研教改课题三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项,校级一流课程一项,并把教学成果总结成教改论文,现已发表6篇教改论文,荣获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
主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计算模拟软件应用于生物材料与有毒分子吸附机制的研究(Mnu-JY240052),绵阳师范学院2024年高等学校创新性实验项目
问题导向的《有机化学实验》“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的探究(Mnu-JY20037),绵阳师范学院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
绵阳师范学院2022年校级一流课程(Mnu-JY220012),一流课程
绵阳师范学院2020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Mnu-JY2031),课程思政
大学化学教学中量子化学软件的应用(Mnu-JY18267),教改项目
计算化学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Mnu-JY1512), 教改项目
生物类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的改革研究(Mnu-JY1117),教改项目
教研教改论文
(1) 王群, 孙玉希, 梅青刚, 徐黎黎, 周乃武.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四轮驱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科研, 2025, (1):130-133.
(2) 王群, 王芳, 邵虹, 梅青刚, 孙玉希. 中学化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科研, 2025, (2):1-3.
(3) 王群, 王芳, 周乃武, 梅青刚, 孙玉希, 邵虹. 无机及分析化学“缓冲溶液作用原理”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J],新教育, 2024, (4):16-18.
(4) 王群, 邵虹, 王芳, 梅青刚, 孙玉希.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教育科学, 2024, 11:73-76.
(5) 王群, 王雪倩, 孙玉希, 刘晓东. MaterialsStudio 应用于有机化学教学中培养探索性思维[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41(4): 92-98.
(6) 王群, 宋小东,林小龙, 孙玉希, 潘文慧. 计算模拟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探索性能力的培养[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39(8) :64-68.
获奖及荣誉情况
2024年高等教育组微课《和-缓冲溶液》获得第二十七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创新作品奖
2023年绵阳师范学院化学基础教学团队获得最美教师团队
2023年第三届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副高职称组三等奖
2023年四川省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教师部分)常规项目高等教育组-微课一等奖
2023年全国高师第二十四届物理化学(含实验)教学研讨会暨优秀教学案例展示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2023年第三届绵阳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副高职称组二等奖
2023年绵阳师范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2023年指导学生绵阳师范学院简历设计大赛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2022年四川省大学生“生命之星”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021年绵阳师范学院首届微课大赛一等奖
2021年绵阳师范学院微课技术创新奖
2021年高等教育组微课《苯的“功”与“过”》获得第二十五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
创新作品奖
2021年高等教育组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线上线下对分课堂教学》——以“电化学腐蚀与化学电源”章节教学为例》获得第二十五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典型作品
2021年绵阳师范学院首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三等奖
2020年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020年第十五届绵阳师范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2016年绵阳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2013年绵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
2013年绵阳师范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2011年绵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
2010年绵阳师范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
指导学生获奖
2024年指导学生获得2024年“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2023年指导学生获得四川省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校级金奖
2023年指导学生获得绵阳师范学院简历设计大赛二等奖
2023年指导学生获得绵阳师范学院蜂巢杯创新创业比赛三等奖
2022年指导学生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生命之星”科技竞赛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一等奖
2022年指导学生获得四川省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校级金奖
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
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2项
2020年指导学生参加“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019年指导学生参加“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三等奖2项